@大学生们,大模型选修课要来了,就在广州!

2023-08-10 14:29:11 来源:南方Plus


【资料图】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今年9月将新增有关大模型的修读课程。”在日前举行的百校谈之《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舒琳向南方+记者表示,在产教融合的大趋势下,人才的培养也正加快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进一步扩大。据人社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2025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 1000万,其中对算法人才的需求度高达80%。

“人工智能浪潮催生大量新技术喷涌而出,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韩国强也认为,产教融合与高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都将在新技术引领下带来改变。

“技术始终在快速迭代,所以我们需要寻求更多资源、工具来支撑学生快速习得。”舒琳认为,从区块链到元宇宙再到如今的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周期在缩短,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复合型人才对于跨学的要求以及对知识的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很高,我们首先是技术模块的夯实,其次是进阶的一些模块在综合能力的培养。”舒琳向南方+记者表示,在应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时,需要将培养体系进行模块化的划分。“基础的知识是不变的,它会支撑所有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采用模块的形式,数学和计算机都是基础,像元宇宙、大模型等技术会以选修课模块的形式不断去更新和迭代。”舒琳认为,“人才培养中不少需求来自产业,产业端能快速感知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比如大模型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变化,是不再单纯依赖于编程能力,而是持续更新和融入前沿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与知识,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所以我们会与产业结合,让学生在明白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沿应用案例提升相关能力。”

新技术在教育领域除了带来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改变外,对教育行业本身也同样在带来改变。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

如今,各地智慧校园建设正在纷纷落成,不过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少院校内部仍存在业务接口不统一、线上应用分散、数据不流通等多重问题。

“高校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融入到核心业务里,比如学校内各个校区与师生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组织机构、电子码实现多校区、多组织的统一管理;教学中的互动、教育评价反馈和课程质量提升等,也可以基于数字化的方式实现。”腾讯云高等教育行业总架构师念红志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有很多教学的过程都是值得数字化的,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资源、互动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去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帮助老师能够更客观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支撑教学的评价。“数字化或者信息技术还要进一步融入到科学研究。”据念红志介绍,腾讯自身在AI for science领域不仅有丰富的平台能力,也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可以跟学校进行合作。“腾讯的行业大模型应用在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个领域,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都可能会与高校进行融合交叉式的合作,实现对大模型应用的产教融合探索。”

南方+记者 叶丹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推荐内容